首页

信息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速递 -> 正文

防范网络风险与反诈安全指南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07

为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防范日益复杂的新型诈骗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特别制定本指南,敬请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警惕各类风险,共建平安校园网络环境。


一、紧跟技术发展,警惕智能诈骗升级

1. 警惕AI诈骗“新马甲”

·警惕AI换脸、AI语音合成骗局,如冒充老师、家人、辅导员视频或语音借款。

·面对突如其来的转账请求,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确认,或预设家庭/班级“密语”核验身份。

·拒绝参与“AI理财”“自动炒币”“智能刷单”等打着科技旗号的非正规项目。

2. 远离虚拟资产骗局

·谨防“元宇宙投资”“游戏盲盒”“链游代币空投”等高风险陷阱,尤其在学生社群内传播快速。

·使用官方渠道验证虚拟币交易平台(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APP鉴定”功能)。

·不轻信“内部消息”“保本高收益”等话术,天下没有“稳赚不赔”的投资。


二、加固安全防线,保护数字身份资产

1. 强化密码与身份验证

·建议使用高强度独立密码,每个账户密码不复用。

·不将验证码随意透露,特别警惕要求“共享屏幕”或“协助操作”的陌生人。

2. 加强设备与网络安全

·建议安装终端安全软件(如火绒安全)防止病毒木马入侵。

·连接校园网时连接ZZSVTC-GiWiFi,避免使用公共Wi-Fi访问教务系统、邮箱、银行账号等敏感平台。

·关闭不必要的蓝牙、NFC等无线接口,减少被入侵风险。


三、规范操作习惯,主动规避诱导行为

1. 严守“三不”信息发布原则

·不公开学号、宿舍地址、证件照等敏感信息,防止诈骗分子“量身定制”骗局。

·不随意扫码获取所谓“福利礼包”“兼职推荐”,小心落入钓鱼链接陷阱。

·不点击陌生链接或邮件附件,尤其声称“课程退费”“成绩异常”“缴费通知”的诱导信息。

2. 控制权限与支付风险。

·安装APP时谨慎授权“通讯录”“短信”“相册”等敏感权限,防止信息被恶意抓取批量利用。


四、完善应急机制,快速响应可止损

1. 启动“3分钟止损机制”

一旦发现被骗或资金异常流失,立即按以下步骤操作:

·第一时间拨打96110(全国反诈专线)咨询并协助止付。

·通过银行APP快速冻结银行卡、支付账户,避免二次损失。

·保留完整聊天记录、转账截图、网页内容等证据,提交校保卫处协助警方处理。

2. 发挥联防联动作用

·学生如接收到可疑信息或被诱导转账,应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校学生处部门报告。

·校园内发生异常网络行为或账号登录异常,可联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进行协助排查处理。


五、温馨提示

网络诈骗无孔不入,技术手段不断演变。师生需时刻保持警惕、主动防范,做到“三思而后点、三核而后信、三查而后转”。让我们携手筑牢数字安全“防火墙”,共建文明、安全、可信的网络学习环境!




图文/高建斌

审核/刘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