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求,加强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7月25日-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赴"千年帝都"洛阳开展实践研修活动,通过"红色遗址+文化地标+工业基地"三维实践课堂,实现理论认知与实践感悟的深度融合。

教务处处长王利凯在开班仪式上强调了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期望教师们珍惜学习机会,将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持续提高教学质量。仪式后,教师们听取了河南科技大学刘振江教授的专题报告。


红色基因铸魂:在历史现场感悟初心
教师们首站瞻仰了中共洛阳组诞生地旧址和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通过实地参观和沉浸式学习,教师们深入了解了党组织在洛阳的创建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无私奉献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融入思政课教学。

文化自信培根:让文物说话以古鉴今
在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和洛阳博物馆,丰富的文物展品与多媒体展示,带领教师穿越时空,领略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白马寺悠久的禅意和龙门石窟的艺术杰作,更让教师们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非凡创造力。实地考察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深化了教师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更激发了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工业精神励志:走进新时代的思政课堂
教师们深入洛阳一拖、习仲勋同志在洛耐纪念馆、龙门实验室以及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的不懈努力。通过参观这些企业,教师们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将为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提供有力的现实支撑。


此次洛阳暑期实践研修活动,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教师们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和专家讲座,深入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和科技创新成果,丰富了教学素材,拓宽了教学视野,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教师们表示,将把实践中所学知识和感悟融入思政课教学,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吸引力的思政课堂,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文图/赵锐
审核/王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