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崭新的学年画卷徐徐展开,也为2025级新生带来了孕育希望的职业启航第一课。为帮助25级大数据技术新生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明晰专业学习路径与职业规划方向,9月26日,郑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联合校企合作单位科大讯飞,精心举办两场大数据专题讲座。科大讯飞工程师、高教讲师刘世昌,人工智能学院浮立路老师分别主讲,25级大数据技术新生现场聆听学习。
首场讲座以“大数据发展和未来展望”为主题,拥有15年IT行业经验的刘世昌工程师,从“基本概念—思维模式—国家战略—未来趋势—专业介绍”五个维度展开系统讲解。他以 Gartner 定义切入,结合疫情数据分析平台、电商运营看板等实际案例,阐释了大数据的4V特征(Volume、Variety、Velocity、Value);通过亚马逊推荐系统与美国 CPI 统计对比,解读了“样本即总体”“允许不精确”“关注相关关系” 三大思维转变。刘世昌老师还结合《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及安徽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践案例,强调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与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未来5至10年行业人才缺口将显著扩大,并系统梳理了“数据治理—算法应用—工具操作—领域专业能力”四位一体的素养体系。最后,他以“讯飞超脑”项目为例,说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融合发展的技术趋势,为学生搭建起“行业需求—专业学习—职业发展”之间的认知桥梁。

第二场讲座聚焦 “大数据专业核心与就业前景”。浮立路老师以 “沙子淘金” 为喻,将大数据工作流程形象地拆解为“数据采集存储(运沙子)—预处理清洗(洗沙子)—分析挖掘(炼金子)—可视化应用(做首饰)”四个环节,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专业核心逻辑。他详细介绍了“理论—技能—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包括“程序设计基础”前置课程、“Python程序设计”主干课程以及“数据采集与爬虫”实战课程等。浮立路老师引用权威数据指出,我国大数据人才缺口已超过 200 万,并展示了郑州及一线城市相关岗位的薪资水平(应届生约6K–12K,中级工程师10K–18K,高级架构师可达20K以上)。此外,他还梳理了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等九大就业方向,并结合学生在“强基杯”“中国软件杯”等赛事中的获奖案例,鼓励大家通过“课赛融合”提升综合能力,为未来就业积累竞争优势。

两场讲座内容兼具行业前瞻性与实践指导性,现场互动氛围热烈。在提问环节,学生围绕“大数据学习入门方法”“企业招聘核心考察能力”等问题踊跃发言,两位主讲人结合自身经验逐一细致解答,并为学生推荐了优质学习资源,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清晰指引。
文/翟元月
图/融媒体
审核/王巍